玉米是高產作物,需從土壤吸收大量的營養(yǎng)元素,其中以氮、磷、鉀三元素需要量多,其次還有硫、鎂、硼、鋅、錳等微量元素。今天火爆農資網主要圍繞施肥這一方面給大家講一些科學的施肥技術,下面就給大家詳細講一下玉米需肥特點以及玉米施肥原則。
玉米的需肥特點
玉米一生對氮、磷、鉀三元素的吸收數(shù)量和比例,除隨產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外,還因土壤、肥料、氣候以及施肥方法不同而有差異。據(jù)研究,玉米畝產600-700千克,每畝需施入氮素9.6-13.4千克,磷素4.2-5.8千克,鉀素95-13.3千克;每l00千克籽粒需吸收氮素1.76-2.13(平均l92)千克,磷素0.67-1.14(平均0.83)千克,鉀素1.13-266(平均l90)千克。按其平均數(shù)計算,高產玉米吸收氮、磷、鉀數(shù)量的比例,大致為l:0.43:0.99。
這一比例可供制訂施肥方案時參考。綜上試驗表明,獲取玉米高產需施入數(shù)量較多的氮肥,因地制宜適宜補施磷肥和鉀肥。粗略估算,玉米籽粒畝產600-700千克,每畝需施入尿素20-30千克,過磷酸鈣30-40千克,氯化鉀20-25千克。
根據(jù)玉米的需肥規(guī)律和各地實踐經驗,玉米施肥應掌握以下基本原則: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攻穗肥為主,攻粒肥為輔。...[查看詳細]
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在玉米生命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玉米是高產作物,同樣,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水占據(jù)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玉米的澆水工作也就成為了玉米高產的關鍵。那么玉米如何節(jié)水灌溉呢?玉米的需水特點是什么?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
從玉米全生育期需水規(guī)律來看,幼苗期需水量較少,孕穗期增多,灌漿期多。春玉米畝產700千克,需水總量556毫米,平均日需水強度38毫米;夏玉米畝產560千克,需水總量492毫米,平均日需水強度57毫米。
玉米階段需水量也有很大的差異:
(l)幼苗期(播種至拔節(jié))需水較少。春玉米每畝需水量135毫米,占全生育期總量的242%:日需水強度僅28毫米。夏玉米播種后出苗快,幼苗期短,每畝需水量為72毫米,占全生育期總量的146%,日需水強度僅36毫米。
(2)孕穗期(拔節(jié)至抽雄)需水增多。這一階段玉米莖葉繁茂生長,雌雄穗開始分化至全部長出,需水量增加。春玉米每畝需水量170毫米,占總需水量30.5%,日需水強度50毫米。夏玉米總需水量140毫米,占總需水量28.5%,日需水強度33毫米。...[查看詳細]
玉米對肥料的需求是很大的,在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重磷肥、偏氮肥、少鉀肥,缺有機肥,肥料利用率低”的問題,同時存在盲目施肥、施肥時期不當、施用方法不合理等技術問題,制約著玉米單產水平和效益的進一步提高。為確保玉米增產增收,專家對玉米生產施肥技術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培肥地力,用養(yǎng)結合。多渠道擴大肥源,通過增施農家肥、秸稈還田、種植綠肥以及深松等措施,加強農田培肥,改善土壤結構和供肥能力,提高化肥利用率并逐步減少化肥施用量。結合整地,每公頃施有機肥20-30噸。
2、根據(jù)玉米需肥特點,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jù)不同土壤供肥能力和產量目標,確定氮肥、磷肥、鉀肥施用量,通過增施農肥、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氮肥分次追施等方法,利用肥料特別是有機肥和磷肥的后效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避免盲目施肥和過量施肥造成生理干旱。在土壤活性P大于30毫克/公斤的地塊,可酌情減半磷、鉀肥投入。
3、改善肥料品種結構,提高肥料質量。氮、磷、鉀配施,有機與無機結合,微量元素配合;逐步淘汰低濃度易揮發(fā)的碳銨,推廣長效碳銨和復合專用肥;加快包膜、控釋肥等新型長效品種,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玉米不同時期對營養(yǎng)比率和數(shù)量要求不一樣,要注意與單質化肥配合使用。...[查看詳細]
溫馨提醒:找產品,多留言,多咨詢降低投資風險!為保障您的利益,建議先考察,再合作!
版權所有 www.crjy-edu.com-火爆農資招商網 Copy Right©2009-2025 豫公網安備 41019702002045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臺作用,不為交易經過負任何責任,請雙方謹慎交易,以確保您的權益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fā)布欺騙性產品信息